意思
Conditional Sentences,中文稱為條件句。當一件事情是否會發生、是取決於另一件事情時,我們便會用條件句。由於條件句通常以 if (如果) 構成,故有時亦稱為「如果從句」。
條件句的結構
條件句子的結構如下:
主句 + If 子句
或
If 子句 + 主句
條件句的種類
條件句分為四種,細節如下:
Zero conditional(零條件句)
當主句 和 if 子句有必然的關係,即若前者發生,後者必然發生的話,我們便會用零條件句。這類條件句常用於大自然界的現象、事物的規律或經驗上往往是正確的事情,故此兩句句子中的事物具有必然的關係。前者發生,後者必然會發生。
值得留意,當我們用零條件句時,前句和後句都是簡單現在式 ( Simple Present Tense) 。
例子
If you read more books, you can learn more new things.
如果你閱讀多些書本,你便能學到更多新的東西。
You feel sick if you do not rest.
若你不休息,你會病倒的。
First conditional(第一條件句)
當主句 和 if 子句有的關係,是若前者發生,後者很大機會發生的話,我們便會用第一條件句。這類條件句常用於經驗上經常 (但非必然)是正確的事情。
值得留意,當我們用第一條件句時, if 子句會用簡單現在式 ( Simple Present Tense) ,而主句則會用簡單將來式 (Simple Future Tense)的。
例子
He will do better if he practices more.
如果他能多加練習,他會做得更好的。
(努力很可能改善他的表現,但非必然正確,因為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他的表現。)
If you are absent today, I will try to help you with your work.
如果你今天缺席,我會試試幫忙處理你的工作。
(若他有其他事情要辦,或許未能幫忙。)
Second conditional(第二條件句)
當主句 和 if 子句的關係是純粹假設性或想像性的因果關係,現實中不會發生的話,我們便會用第二條件句。
值得留意,當我們用第二條件句時, if 子句會用簡單過去式 (Simple Past Tense) ,而主句則會用 would / could + 動詞不定式 (Infinitive, 即動詞原型)。
例子
If I were you, I would invite him to my party.
如果我是你,我便會邀請他來我的派對。
(「我」沒有可能是「你」,所以這句只是純粹想像性的,不可能發生的。)
If he decided earlier, he could buy this house.
如果他早些決定,便能買到這個房子。
(房子現在已被別人買了,他現在沒有可能再買到這個房子。)
Third conditional(第三條件句)
當我們想表逹一些已經發生了、做了但感到後悔或遺憾的事情時,我們可以用第三條件句。
值得留意,當我們用第三條件句時, if 子句會用過去完成式 ( Past Perfect Tense) ,而主句則會用 would / could + have + 動詞的過去分詞。
例子
If I had made up my mind to change myself, I would have been better today.
如果我當時有立下決心改變自己,現在會過得更好的。
(但事實是,當時「我」並沒有立下決心改變,所以現在過得不好。)
The infrastructure would have cost less if the government had approved the project earlier.
若政府當時能早些批準這個基建項目,這個基建工程的代價會低得多。
(但事實是,當時政府並沒有及時批準這個項目,所以現在工程的代價很高。)